价值投资算是股票投资“武林”中最正宗的功夫,巴菲特是其集大成者——毕竟比他收益率高的没有他的持续时间长,比他持续时间长的,嗯...目前还没有。
巴菲特没有专门阐述过他的价值投资体系,都散布在其几十年的致股东信里了。最近读完了《巴菲特之道》,感觉是目前读到的巴菲特价值投资体系里最好的一本了。
第一课
巴菲特第一次买股票是11岁,投入114.75美元买了3股他老爸的爱股,这些钱来自他过去5年卖汽水、花生等小东西所得。买之前小巴菲特用心研究了股价图表,感觉即将起飞,对此信心满满。但买完没多久股价下跌了30%,让他有些崩溃,最后艰难熬到了反弹,但股价反弹回40美元/股时,小巴菲特卖出了,这笔投资赚了5美元。
随后,股价没有停下,反而加速飙升至202美元/股,巴菲特懊恼后悔不已:过去5年他的小生意才攒了120美元,而这次卖出错失的机会顶得上他20年的小生意所得。
这是痛苦的第一课,巴菲特学会了耐心,并且不要被自己的买入成本所束缚。但这时的他还不明白为什么一家公司的价格会变化如此之快,是什么决定了公司的价格,直到遇到他的老师格雷厄姆。
最重要的三个人
对于巴菲特而言,格雷厄姆不仅仅是导师。作家罗杰·洛温斯坦写道:“格雷厄姆是第一个证明挑选股票是可以有可靠理论的人。”,格雷厄姆提出了自己关于投资的定义:“投资是经过深入分析,可以承诺本金安全并提供满意回报的行为,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就是投机。”。
基于此理论,格雷厄姆提出的方法论是:只能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买入。这就是价值投资理论中基于安全边际,巴菲特最早的10年就是基于此方法论操作,大获成功,直到市场上再也找不到满足此方法论的股票。后来巴菲特说,使用格雷厄姆方法论能获利的最后一次机会只出现在1973~1974年的熊市底部。
随后芒格教会了巴菲特为品质买单。1971年末,喜诗糖果寻求出售,开价是净资产的3倍,根据格雷厄姆的理论,这个价格太高了。巴菲特很犹豫,芒格劝巴菲特买下来,认为这看似高价实际上是个好交易。这次交易是巴菲特思想转变的开始,从此其方法论中增加了一条:用合理的价格,买优秀的公司。
但什么是优秀的公司?是那些能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公司,费雪总结了两类企业会超出平均水平:
- “幸运且能干”的企业;
- “幸运因为能干”的企业。
费雪认为优秀的公司有优秀的管理层,管理层可靠,担得起股东的信托责任。而要深入理解一家公司是否足够优秀,工作量很大,费雪的应对方法是:减少研究的数量,宁愿持有少数优质公司。
而集中持有少数优质公司的方法和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看起来冲突,费雪认为:“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能降低风险”的观点是错误的。买了太多股票的风险源于,不可能看好每个篮子里的鸡蛋,投资者的风险来自在不了解的企业上投入太多资金。而费雪的思想,教会了巴菲特对于集中投资不必过于紧张。
准则
在以上三人主要思想的影响下,巴菲特融合形成了自己的投资准则(当然这个准则是该书作者总结归纳的)。
1.企业准则
- 企业是否简单易懂?
- 企业是否有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
- 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
巴菲特只投简单看得懂的生意,看过去的十年基本就能预期出未来的十年。巴菲特说:“相比之下,我喜欢的,是那种我明白的、可以持续的经济力量。”
2.管理准则
- 管理层是否理性?
- 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
- 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巴菲特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无论企业具有多么诱人的前景,与坏人打交道做成一笔好生意,我们从来没有遇见过。”
3.财务准则
- 重视净资产收益率,而不是每股盈利。
- 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
- 寻找具有高利润率的企业。
- 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润,至少创造一美元的市值。
巴菲特说:“并非所有的盈利都是平等创造的。”
4.市场准则
- 必须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
- 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能否以折扣价格购买到?
企业的价值如何确定?约翰·伯尔·威廉斯70年前在《投资价值理论》一书中,他的定义是:“一个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其生存期间,预期产生的所有现金流,在一个合理的利率上的折现。”
巴菲特解释说:“这样的话,无论是马鞭制造商,还是手机运营商(尽管性质各异),所有企业在经济层面都是一样的。”
总结概括起来,巴菲特的准则就是寻找长期前景稳定,管理层优秀可靠的生意。好的生意,好的管理层,最终就会得到好的财务指标,剩下的就看市场是否给机会能以合适(折扣)的价格买到了。
方法论
基于以上准则,研究巴菲特几十年来的股票投资组合变迁,可以简单概括出他的投资方法论。
集中投资
集中投资的精华之处在于:“挑选几只长期而言能产生超越平均水平回报的股票,将资金大量投在其上,当世界给予你机会的时候,聪明的投资者会出重手。当他们具有极大赢面时,他们会下大注。其余的时间里,他们做的仅仅是等待,就是这么简单。”。
与集中投资相反的方法是“多元化”投资,对于“多元化能降低风险”的说法,巴菲特相信,只有那些不了解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才需要广泛的多元化。如果他们对于自己的持股一无所知,他们的确应该购买很多只股票,且分不同的时间买进。在另一方面,如果你不是那种一无所知的投资者,那么,研究一些企业,发现五到十家拥有长期竞争力、价格合理的公司足矣。
巴菲特认为,一个人在一生中很难做出数以百计的正确决策,只要做出为数不多的智慧决策就足够了。
而集中投资的考验在于,波动非常大。根据现代组合投资理论中的定义,风险来自价格的波动,根据统计,组合集中于少数的股票,通常波动标准差是大盘指数的2倍。而巴菲特的风险观是:风险与股价波动无关,与那些个股未来产生利润的确定性有关。
长期投资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推崇长期,但长期是多长?凯恩斯说,长期而言我们都死了。
那么多久才是理想的时间长度呢?没有标准答案,尽管巴菲特说是5年,长期持有的目的并不是不交易,这是另一个愚蠢的极端做法,可能导致你错失更好的机会,对于5年的组合有20%的换手率。但他也说:“一个伟大企业的定义至少是伟大25~30年。”,所以按5年20%换手率,大概25年才会有100%的换手。如果选中的是一家伟大企业,基本能拿完这家企业最好的25年,而不至于留下遗憾。
股市参与者可以选择自己的身份:他们既可以企业所有者身份去行动,也可以像玩游戏一样去炒股票,而巴菲特的长期投资观是:“投资就像运营企业一样,它的核心着重于建立与优秀的人和企业的长期联系,避免不必要的频繁换手,以免打断复利增长的节奏。”
...
大体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体系精华就解析得差不多了,而它属于巴菲特。每个人在股票投资过程中,都会受到自身情绪,以及成长经历形成的性格影响,我们大概只能从巴菲特的体系中吸取智慧,融入自身体系,形成自己的炒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