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马斯克公布了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消息之后,股市里机器人概念股就开始频繁活跃了。虽然短期内人形机器人还无法实现量产,但不可否认,未来的某一天,人形机器人会走进大家的生活。
那么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哪些环节是最具价值的呢?有哪些上市公司因此受益?我们直接上干货,先给大家看下人形机器人完整的产业链,上游是核心零部件,中游是机器人制造商,下游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商业应用。
这里边上游核心零部件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先受益的一批公司,这些零部件占了整机成本的70%以上,其中减速器大概占36%,伺服电机占24%,控制器占12%。
这些零部件中,咱们国内厂商有没有优势呢?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1)减速器
减速器包括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两大类,这是技术壁垒最高的零部件,日本两大企业占了很高的份额,国内厂商在追赶。目前国内做的比较好的就是绿的谐波(688017)和双环传动(002472)了;绿的谐波主要做的是谐波减速器,而双环传动主要是RV减速器。
另外,国内其他做减速器的上市公司还有:同川科技(汉宇集团[300403]持股60%)、中大力德(002896)、秦川机床(000837)、昊志机电(300503)、上海机电(600835)。
(2)控制器
控制器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发那科、库卡、ABB和安川,这四大家族占了半壁江山,国内外的差距主要集中在软件和算法方面。
国内上市公司:埃斯顿(002747)、新时达(002527)、华中数控(300161)等。
(3)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相当于机器人的“神经系统”。松下、安川和三菱三大日系品牌,合计占了45%的市场份额。目前国产厂商也在追赶,近些年出现了挺多伺服电机品牌,中低端领域已经可以量产,同时向高端领域努力。
国内上市公司主要有:汇川技术(300124)、禾川科技(688320)、埃斯顿(002747)、江苏雷利(300660)、英威腾(002334)等。
这么梳理下来,是不是觉得人形机器人概念虽然很火,但其实国内真正硬气的上市公司并不是很多,在软硬件技术和市占率方面,咱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民生证券还提醒了,人形机器人在短时间内,很难做到足够的智能,所以,在产业萌芽期,不要对其销量抱有太高的期待,具体放量节奏,可以参照回顾一下特斯拉电动车的历程。
关于人形机器人概念股我们之前也梳理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面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