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Kimi变化更新(会议纪要)

AI大模型&Kimi变化更新(会议纪要)

1、前段时间去了Kimi月之暗面、智谱AI、微软、阿里云。国产AI大模型公司在逐渐寻找自己的方向,Kimi会坚决做 C 端,智谱是坚决做 B 端,很可能智谱是第一个A股上市的大模型公司。Kimi不会继续卷长文本,下一个产品一定是多模态。我觉得,下一个能做出 C 端爆款产品的AI大模型公司,要么字节,要么Kimi。

2、端侧智能,肯定是今年创新的重点。苹果这几天推出了ReALM模型。大语言模型在屏幕实体、后台实体等非对话实体的理解能力不行。屏幕实体指用户在电子屏幕上看到的图标、按钮、图片、视频等。后台实体指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中运行的、对用户不可见的进程和服务。

3、苹果ReALM模型的效果是可以让AI理解用户在屏幕上看到的内容和操作,对屏幕实体和后台实体有了足够强的理解能力,那用户可以发起的智能交互范畴就会明显扩大!

苹果目前在为下一代旗舰手机所做的准备:

  • 把Google Gemini模型放进手机;
  • 传言收购基于AI的搜索引擎Perplexity;
  • 推出ReALM模型,使得AI更理解手机屏幕和app程序。

4、今年大模型本地化的AI PC、AI手机、AI汽车都会大批出来,这才是真正AI时代的到来。

国产AI大模型Kimi变化解读会议纪要

1. Kimi用户增长新走势

今天我们的核心观点是,国产AI大模型Kimi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热度消退后的新增长通道。我们怎样衡量这一变化呢?可以看到,Kimi之前的话题度和整体热度相当高,在这种背景下实现了强劲的用户增长。但热度略有降低后,我们发现Kimi的用户增速有所放缓。

在节前的数据中,我们看到其自然增长又有所恢复,主要体现在网页端和小程序端,而APP端的表现相对较弱。从这个角度来看,Kimi在APP端的表现并不理想,因此大家对其后续增长产生了担忧。然而,从网页端的复苏来看,其内在增长实际上还是相当不错的。

关于如何衡量这波热度的结束时间,我们可以通过微信指数来了解。根据这一指标,热度的峰值大约在3月23日左右。到了这个时点,Kimi的用户增长主要依赖于热度的推动。热度过后,我们发现APP端相对减弱,小程序环比略微下降,而网页端则恢复增长。这表明,回归正常增长后,Kimi的表现依然可观,唯一不足之处在于APP端。

对于Kimi的广告效果,APP端的表现主要受到用户场景习惯影响。复盘海外版本的Kimi,我们发现其从去年3月起量,一直增长到圣诞,圣诞后用户数下降,但之后又重新恢复增长。Kimi的APP端是在网页端和移动网页端用户辨识度非常高时才开始增长的。

我们认为Kimi的自然增长逻辑主要围绕网页端和小程序端展开,APP端的增长则需在用户辨识度高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例如,用户可能更愿意在习惯的平台搜索内容,而不是切换到新的浏览器或安装新APP。因此,热度过后,人们可能对Kimi的表现持保留态度,主要是因为APP端的表现相对较弱。

在广告方面,Kimi从3月16日开始广告投放,直至4月,广告量不断增加。然而,尽管广告增加,APP下载速度并未持续增长。尤其是在3月23日左右达到峰值后,下载速度开始放缓。这一点从七麦的榜单上也可以看出。因此,如果只看截至3月24日的数据,可能会得出三个平台都表现出色的结论。但如果数据覆盖的是从3月24日到现在的情况,就会发现APP的表现并不那么出色了。

2. Kimi广告策略及媒介分析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Kimi的广告策略。事实上,Kimi的广告主要集中在APP下载,几乎全部的广告都是与APP下载相关。我们分析这一策略的好处发现,首先,它未来将不会受到腾讯的限制,有了独立的APP,可以保证自己的业务稳定性相对较高。因此,从动机上来看,这一策略是可以理解的。

Kimi的广告投放主要在APP下载领域,其中,培训广告占比最高,其次是字节系的巨量引擎。腾讯广告和巨量引擎的比例约为5比1,意味着80%的广告都投向了腾讯。这主要是因为腾讯的广告相对便宜,且竞争更激烈。Kimi投放的媒体以QQ为最多,其次是腾讯的优量汇联盟和腾讯新闻,这几个平台的广告占比约80%。值得注意的是,Kimi没有投放网页端和小程序端的广告,仅专注于APP端。

从效果上看,当热度较高时,广告效果比较好;但热度一般时,效果则较为一般。我们发现,尽管近期Kimi在APP端、网页端和小程序端的表现看似不强,实际上仍处于自然增长状态,且享受了一定的红利。当前,Kimi主要以网页端和小程序端为主,APP端则是在热度高时短暂拉升后,开始逐渐减弱。

根据七麦的榜单,Kimi的排名有所下降,但这符合客观规律。类似产品在海外的表现也是这样,只有在用户在PC网页端或移动网页端培养了足够习惯后,才开始转向APP端。这显示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市场规律。因此,我们预计Kimi未来的增长仍将集中在网页端和小程序端。

小程序端的数据由于滞后,最新的数据仅到3月24号。我们发现,3月3号小程序日活跃用户数达到89万,后跌至72万,再到3月24号回升至79万,显示出一定的波动。而APP端在3月24号左右达到58万的峰值,之后下跌至36万,呈现出明显的波峰后下降趋势。相比之下,网页端的数据表现较好,4月1号的日活跃用户数再创新高,达到近90万,尽管到了4月3号又有所下降。这种波动主要是由于清明假期期间使用频率下降。

总结而言,我们观察到,尽管有短期波动,Kimi的网页端用户数在假期后仍然强劲,显示出自然增长的态势,并在热度减少后依旧能够创造新高。这一点为Kimi未来的增长提供了积极的信号。同时,小程序端的后续表现也值得期待,看是否能在3月24号之后再次创新高,这将是评估Kimi热度过后增长能力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至于APP端,由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其渗

3. 透视Kimi增长与竞争优势

首先关于小程序端,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目前来看,APP端处于相对底部企稳的状态。尽管如此,Kimi在APP端的投入依然较大,预计后续可能会进行策略调整,这考虑到买量效果不一定理想。如果未来网页端和小程序端用户基数足够大再购买APP端流量,效果可能会更佳。

我们依然看好国产AI大模型Kimi后续的增长潜力,尽管还需小程序端的进一步验证。目前主要关注的是Kimi用户峰值数据分析。

分析Kimi目前优势,我们发现其核心所在。核心团队之一的杨紫麟先前发表的两篇长文本论文提供了创新:能够对文本进行无损压缩。若Kimi用户增长,其B端盈利能力相对强劲。举例而言,Kimi可以将200万字的文本无损压缩到20万字,然后在这基础上进行推理,并因此为API使用收费,实际上赚取的费用更高。

Kimi执行压缩能减少算力消耗成本,而客户价格不变,为200万token。这实际赋予Kimi较同行更强的B端API盈利优势。随着自然用户增长,更多厂商或选择使用Kimi服务,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在这背景下,Kimi值得进一步关注其增长潜势。

此外,3月24日前,Kimi因热度高而实现强劲用户增长。热度下降后,尽管广告仍在进行,但APP用户下降明显,而网页端和小程序端呈现自然增长。观察到4月1日,用户创新高,虽然4月5日有所下降,或与假期效应相关。这暗示小程序端在热度消退后仍能自然增长,展现Kimi良好增长趋势。

Kimi云端API盈利能力强大,这得益于通过无损压缩降低推理成本,而收费仍基于原文本量。这使得B端盈利能力极具竞争力。去年,B端增长给予了公司可观利润,C端增长势头可待。

海外市场,如vacuitypalicar,已开始收费,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好模型。国产AI大模型Kimi可能走向类似模式。timers尝试使用广告也是一个新动向,若成功,对Kimi也是商业模式的证实。

综上所述,国产应用在自然增长再次起航后值得关注。市场热度不再是主要增长驱动,而是转向优质应用稳健增长。而对于Kimi,更多的关注将放在网页端和小程序端的跟踪上。

股市观点

一季度工程机械板块总结与展望(会议纪要)

2024-4-9 8:38:59

股市观点

半固态电池行业更新,以及对金属材料的拉动测算(会议纪要)

2024-4-9 9:01:21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