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技术(液冷服务器)调研会议纪要
Q:您好,首先想请教一下最近几个月液冷技术在国内的落地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应用展望。
A:在国内近几个月液冷技术主要应用于冷板式液冷服务器,这种间接接触模式以单向经过式为主流应用。目前双向机模式除了中科曙光有应用外,其他广商并未广泛应用。不过,尽管冷板式液冷在国内应用广泛,但双向机模式应用的风险较大,主要由少数企业如中科曙光承担。
Q:不同的液冷技术在国内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何?
A:冷板式液冷技术在国内是较为主流的应用,尤其在苏州地区和超算项目中液冷服务器有大量部署。而风冷技术在单个机柜功率低于15千瓦的情况下,从投入比和运营成本角度看,液冷技术都会优于风冷。尽管如此,由于市场目前仍以风冷为主,风冷技术在8千瓦单机柜应用仍占主流。
Q:客户在选择液冷技术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A:客户在选择液冷技术时主要考虑散热需求,特别是对于单机柜功率超过15千瓦的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在可持续性和运营成本上更具优势。此外,不同液冷技术的成本和技术难度也是考量因素,但随着供应链成熟度提高,成本有望在未来1-2年内降低至与风冷持平,从而加速液冷散热技术的发展。
Q:液冷技术在未来普及到15千瓦机柜时,需要哪些关键因素,以及预计的时间点是什么?
A:预计在未来2-3年内,液冷技术将快速普及到15千瓦机柜,特别是在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中,按照单机柜2.5千瓦的定义,超过2000个机柜的项目即可算作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目前已有超过5%的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要求在建设时采用液冷技术,这一趋势将持续并加速。
Q:在数据中心冷却系统中,如何评估价值链的不同选择,例如风冷、冷板式和静默式,以及其对应的系统投资成本?
A:在评估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的投资成本时,需要考虑不同冷却方式对单位功率(如八千瓦)机柜的总体投资以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例如,对于一个包含1000合八千瓦机柜的数据中心,风冷、冷板式和静默式散热系统分别需要怎样的投资来构建和运行系统。同时,需要关注经济价值与性能提升价值之间的预期差异,以及在安全系统方面存在的顾虑。
Q:冷板式液冷散热系统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尤其是在微流道设计中液体循环和散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A:冷板式液冷散热系统在微流道设计中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液体流动产生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微流道内可能会出现液体落叶、结垢或滋生矿物油微生物等导致流量减少、管控压力不大的现象,从而降低散热效果。目前,所有供应商都面临着类似的技术难题,正在努力解决以推动整个冷板实验散热领域的发展。
Q:静默式散热系统中,服务器的价值为何如此巨大,以及人们对静默散热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安全性担忧是如何产生的?
A:静默式散热系统中服务器的价值极高,例如H800加上IDN,在电商市场可能达到270万甚至更高。然而,由于静默式散热系统在性能上需要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其安全性始终是关键问题。例如,英伟达推出的S20服务器虽备受关注,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需经过两年以上的应用验证,以确保安全可靠。因此,对于采用静默式散热技术的设备,尤其是价值昂贵的服务器,客户的担忧主要在于技术稳定性与安全性的不可逆影响。
Q:如何为客户部署冷板式或静默式散热设备,并计算相应的投资成本?
A:在为客户提供散热设备时,冷板式和静默式设备的价格计算取决于行业标准报价以及不同供应商的具体解决方案。冷板式散热设备通常报价较高,每千瓦建设成本约为85元左右;而静默式散热设备的成本则更为复杂,包括定制化程度、零部件价格以及整套解决方案等因素。以冷板式为例,其主要成本在于导热液,其发电、葡萄酒的成本和用量直接影响了整体成本。不同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价值量也有差异。如冷板核心组件如大规模生产、定制化加工费等。
Q:CPU设计与制造成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CPU设计与制造成本并不高,其主要成本在于设计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热点、六七亿元、机加工、电子和物联网等,需要综合性的专业人才进行研发。然而,由于人才的紧缺,设置和生产高质量CPU的成本相对较高。
Q:在国内,哪些厂商在提供CPU解决方案方面做得比较好?
A:在国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的厂商,一种是像英维克这样的公司,他们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另一种是一些上游民主电厂商,如高澜股份,他们专注于零部件生产而不提供整体方案。英维克等上市公司倾向于技术储备、案例积累和市场宣发。而一些新兴企业则更专注于客户需求与解决方案匹配度,如云控、绿色云图、远近等。
Q:除了英维克,还有哪些公司在国内在全链条解决方案领域做得比较好?
A:除了英维克外,一些专注于提供电子散热解决方案的企业也在尝试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甚至包括一些系统集成商和数据链企业,他们通过设计、供应链管理等方式整合零配件,将自己的核心产品融入其中。
Q:专业做液冷的公司在行业中的优势是什么?
A:专业做液冷的公司相比大公司具有定制化项目的能力。他们可以根据具体项目需求进行调整。寻找导热性能、流动性与导电率之间的平衡点,这对于复杂散热系统的成功至关重要。此外丁公司在流体力学和流体解析方面的综合人才以及产品实际生产制造和品质经验也是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