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炒股688来跟大家聊一聊“流动性陷阱”的话题。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一般来说,当经济不好的时候,国家通常会采取宽松的经济z策,包括宽松的财政z策和宽松的货币z策。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放水”。
但是,放水就一定可以刺激起来经济吗?不一定。人们发现,有时候放水很多,货币的刺激作用却越来越有限。发放出去的货币,就像掉进了某种陷阱里一样,再也找不到踪影。在金融市场里,我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来的一种理论。它是指当社会经济水平过于低迷的时候,即使zf采取了很多宽松的货币z策,比如降低利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却无法刺激经济。即使货币进入了市场,也无法进行充分的流动。市场犹如一潭死水,经济无法获得有效的恢复。
从上边的叙述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流动性陷阱是一种货币z策失灵的现象和状态。
在现实世界里,日本就出现过一次流动性陷阱。
1991年,日本的经济泡沫破裂,随后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一种萧条状态,年度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面对这种情况,日本zf想尽一切办法促进经济复苏。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实施扩张性的财政z策与货币z策。当时,日本zf一度将利率降到了1%以下,1998年甚至降到了0.37%。
虽然利率不断降低,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但是增发的货币并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之中,它只是在商业银行内部循环和流动。因为通缩的原因,货币变得越来越值钱,日本人拿到现金后,倾向于保留现金,而不愿意进行投资和消费。人们有了钱,就存入银行,致使金钱无法在实体经济中流动,日本的经济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恢复。
因此才有了后来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之说。
流动性陷阱对经济的杀伤力非常大,那么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还是以1990年代的日本为例。首先,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不景气,企业破产风险增大。这时,银行不愿意向企业发放贷款。这种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因为日本的企业主要融资方式就是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银行不发放贷款,那么企业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货币进行投资,企业自然难以得到发展。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长期停滞,日本老百姓也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严重缺乏信心。虽然银行不断地降低利率,鼓励、甚至是逼迫人们将银行中的存款取出来,用于消费和投资。但是残酷的现实却是,人们更不敢消费和投资了,生怕自己将来失业,如果投资再失败的话,生活就更加没有保障了。于是,人们选择继续储蓄和存放现金。
老百姓不敢消费,企业不敢投资,银行不敢发放贷款,市场上的货币流动不起来,人们珍惜现金,有了钱就想办法存储起来,流动性陷阱就此产生。
因此,流动性陷阱产生的原因就是企业缺乏投资和扩大生产的意愿,百姓缺乏消费的积极性和对未来生活的良好预期,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市场上的货币无法进行充分的流动。
流动性陷阱的本质是货币z策的失灵。虽然货币z策失灵,但是zf还可以通过财政z策去重振经济,让经济逐渐走出流动性陷阱。
第一,zf可以通过减少税收等方式,降低企业与老百姓的负担。降低负担,就相当于增加他们的收入。扩张性的财政z策和货币贬值都可以有效地增加消费和投资,增加市场的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第二,zf还可以采取措施,鼓励企业与老百姓积极地进行投资和消费。zf方面可以加大自身的财政支出,扩大财政赤字,加大zf对企业和人民的资金补贴。这种方法可以让企业的发展以及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保障,经济自然也会得到刺激和恢复。
在日本案例出现之前,流动性陷阱一直是一种假说,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后来日本发生的事则充分地证明了流动性陷阱的存在。
因为受到疫情和外围宏观环境的影响,我们国家今年以来,经济复苏也不及预期,国家同样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z策与财政z策。正因为这样,很多人也担心中国会出现流动性陷阱。我们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只要我们应对得当,完全可以避免发生流动性陷阱。
主要是要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强人们的信心,让企业和老百姓,有钱投资和消费,敢于投资和消费。这样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不需要存储大量的现金,让货币在实体经济里充分流动和循环起来,而不是只在银行内部进行空转。只要货币不空转,流动性陷阱就不会发生。
通过我的观察,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做这些事情,相信我们一定可以防范于未然。
我们国家和当时的日本并不完全一样。比如当时的日本人口只有1亿,市场规模较小,经济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对外贸的依赖非常大,这就造成了日本发展回旋余地较小。而我们国家自己就有14亿人口,市场规模比当时的日本大多了,通过这些年的调整,我们国家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大大地降低,我们不是单纯的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很大。
所以,不能简单地进行类比。我们对自己的国家要有充分的信心。再说有日本的前车之鉴,我们会更有办法来防范流动性陷阱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