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特估概念股涨的如火如荼,看热闹的不少,但是门道似乎又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从另外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当下的行情。
上图是中特估在同花顺软件中的含义,我呢就中特估这个事的背后逻辑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解读,是否具有一定启发作用。
大a现在有5000家上市企业,我们的特色上市公司体系就是全民所有,国有控股,D委领导。直白点说我们上市的这些企业都是国有资产,但是股份制的国家超过51%的股东具有绝对控股权,控股权意味着话语权,那我们的国有资产能否被外国绝对控股么?肯定不能啊。控股比例不够的组织怎么办?买!
对比一下国外,我们的这些上市公司优质的企业,他们实际的市值并不高,对于未来,我们的估值必须重构,太低了也是一种罪过。
看下图,是全球知名公司的市值:
同时注册制开放之后,作为直接融资工具的市场重要性肯定不言而喻,我们吸收的资金不仅仅是国内的资金,更是全球的资金,以现有的市场表现,除了美股之外,你还能想到的第二投资国家资本市场是哪里?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中国的A股吧
如果我们自己不把估值做上去,等着北向来了把A股变成他们的后花园控股中国国有企业吗?不可能,那怎么做?买
中特估概念股里的重头大咖提上去了,A股指数自然也就上了,才能更好的为那些优质的企业做再融资,这个逻辑不难理解吧,他们的因果关系是因为中特估有需求拉升,才导致的指数的拉升,多少人的理解是正好相反的?
估值上去了,企业才有余钱去做投资方的更大扩展,哪怕后期减持了股份也是为了做投资去的,这里头有一个暗线就浮出水面了
现在地方城投债以谁的名义放出去的,他的实际压力是不是因为地方寻地租导致的恶性后果?现在强调的房住不炒,卡死了地方的最大税收来源,那么房地产税就呼之欲出,这是作为地方的税源重要的一个来源,这期间不止一次的听过地方债可能会爆雷,地方城投债的债都在企业里,这些企业有着地方zf信用背书,但是实际上他们没钱。
中特估这些企业,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有了钱之后,能不能把这些地方债的企业兼并掉?那么地方债的债,就可以在股市上以股权的方式做交易并且被稀释消化,股票用还吗?那么此时的债便不是债,就变成了资产
就像美债不是债,而是资产一个道理。债券转股权后,市场会给到一个正常价值的反馈,高低也好,至少我们的隐形危机被解决了,地方又通过股权要素化改变了债券的性质获得了新生,我们的内循环是不是又可以以基建或者其他消费形式通过地方zf的手段开展了?活水这不就来了么?
所以我说,这一盘大棋走的是一个顶层设计。对内如此解决我们的债务危机,寻找新的税收手段,也包括可能的遗产税,赠与税等的破关,把国内内循环搞起来;对外一带一路,人民币走出去,过剩的资本和劳动力输出,国际外循环动起来。
双循环之下,此起彼伏,我们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关键是还有钱,未来只要我们不主动犯大错,谁能否定这个百年之未有大变局?还有碳中和碳达峰也是一路妙手,且待碳税横行世界之时,我们的革命在这个新的世界纪元里,就成了。
痴人妄语,且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