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跟大家聊一下创新药概念股的投资逻辑。在之前的随笔中,我说过一个观点,自己心中的好行业是行业天花板足够高、未来呈现赢家通吃格局的,自己不太喜欢去中心化的行业,哪怕行业增速再快。当时有收到读者留言,有同学问,创新药行业不就是一个去中心但增速快的行业么?难道也不看好么?
是的,创新药的确是去中心化的“烂行业”,但那是对于创新很成熟的美国而言,对当下的国内其实并不适用。
如果大家在医药圈子里混,不难发现我们经常听说某海外药企研发失败公司破产,但却很少听到国内哪个药企研发失败,换句话说就是:国内药企的研发管线基本全都能兑现。
因此,在国内,相应研究员、基金经理给创新药企估值,基本就是按其管线进度叠加药品可能的峰值进行测算,完全就没考虑过管线归零的问题。
为啥会这样呢?因为中美两国所处创新阶段不同。
老美那边的创新药行业发展一两百年了,现在是真创新,更多的是原创新靶点、新疗法,而国内现在更多的是跟随式/改良式创新。比如海外一些药进入二期或三期,已经验证靶点可行后,国内的公司才开始立项,或者国内将老靶点进行一些改良,如此所谓的“创新”当然失败率会比较低。
由此可见,国内创新药行业比的更多是谁速度快,谁的管线更丰富、协同性更强,谁的营销团队更厉害,更能把同一款药卖出好价钱。
所以,海外创新药行业呈去中心化格局,而国内创新药行业当下却恰恰相反,呈现的是中心化格局。当然,待国内创新药产业成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也会向海外风格靠拢。
以上就是创新药概念股的根本逻辑所在了,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