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终于来了,2023年2月17日(周五),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自公布当日起即开始施行。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注册制给A股股市带来的改变和机遇。
注册制给A股股市带来哪些改变和机遇?
什么是注册制,和核准制有何不同?
注册制是一种股票发行机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做成法律文件送至主管机构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
注册制和核准制的区别在于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做实质判断。审核机构是否对公司的价值作出判断,是注册制与核准制划分的根本区分。
注册制在规则上有很多改变,可能和大家的持股有关,提几个我主要关心到的重点:
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证监会印发《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完善重组认定标准和定价机制。
在“购买、出售的资产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所产生的营业收入占上市公司同期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指标中,增加“且超过五千万元人民币”的要求,未达到上述标准的交易将无需按照重组有关规定披露信息、履行内部决策程序,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交易成本。
上市公司发行股份的价格不得低于市场参考价的百分之八十(之前百分之九十),上述两个修改,均是将科创板和创业板现行规定推广至主板。
这里提一下格力地产,格力地产的第二次方案是调整过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格为5.38元/股(调整前为4.30元/股),这里有人会问,会不会按新规的8折啊,这个需要重新开董事会,重新公告,停费时的,我觉得应该不会,就算公司恶心,也不会低于第一次的价格了。
取消连坐机制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中删除了此前有关中介机构因为一个IPO项目遭遇立案调查阶段,导致IPO、再融资等项目不予受理或中止审查的相关要求。
根据规定,此前无论是沪深主板、科创板还是创业板,如果相关中介机构(包括保荐机构、会所、律所以及资产评估机构等)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或被司法机构侦查,且尚未结案的,监管部门将暂不受理、审核与其有关联的行政许可项目。该规定被市场解读为“连坐机制”。
由于暂不受理与审核,“连坐机制”不仅导致相关中介机构参与的项目进程受阻,还常常导致发行人等不得不更换中介机构,既拖延了发行人的时间,影响审核效率,也会增加发行人的资金成本。
这个又和大豪科技有关了,大豪科技就是因中介机构被立案调查,中止收购红星股份的吗?现在明白为何莫名其妙的涨了吧,当然注册制新的管理办法不代表大H科技就一定能过,白酒毕竟被列入证监会主板申报企业行业红黄灯名单里面。只能说可行性越来越大了。
取消审核委员会
取消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完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制度。各市场板块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统一实行注册制,完善重组认定标准和定价机制,强化对重组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到来,壳资源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对“红灯行业”中的食品、白酒等不能申报的现有上市公司偏利好。
全面注册制,让更多优秀企业脱颖而出。注册制的目的是加大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对于新兴产业,上市更方便了。
在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国企重组整合推动优质资产上市的预期也在升温,这可能会成为一个机遇。
1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二十大对下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国资委正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研究谋划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方案。
1月31日报道,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刘X(省略)出席并讲话。会议强调,国企改革永远在路上,要继续谋划和推动国企改革。
2月1日,新华社发文称国企重组整合步入活跃期,重组整合缘何成为当前国企改革的“重头戏”。
2023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上海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推动国有经济提质增量为总目标,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总抓手,以深化“1+3+N”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为总推手,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努力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2023年北京市国资委全系统工作会上获悉,北京市将研究制定鼓励企业上市的z策措施,着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推动优质资产注入。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2023年是谋划开展新一轮的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建议大家在今年可适当关注国企央企并购重组的机会,国企改革的价值机遇在逐渐凸显。取消连坐机制,像大豪科技这类因为中介机构被立案调查中止重组的公司可以追踪起来,之前重组失败的央企国资是不是有重启的机会呢?趁着周末,把挖掘机开起来吧!